判詞 三三、三四、三五、三六

   作者: 击数:26   时间:2025/4/5


 

三、丙濟君之難賞之不受曰非為身也或責其矯

臨危奮命,可謂盡忠;辭賞逃榮,何傷潔已?勇既稱於排難,志且異於飾非

丙也位列王臣,才標國幹。推誠可以貫白日,吐氣可以截飛霓。竭以股肱,拯綴旒於將墜;冐其鋒鏑,示勁草以彌堅。當秉節以無渝,諒殺身而何懼?疇其爵邑,將[1]汗馬之勞;棄彼利名,遂返屠羊之業。蓋濟君而是切,豈徼賞以為心?董安于[2]不尚戰功,固慙准疾介之推[3]靡貪天力,比竊財。始隆報國之謀,終獲退身之美。斬肩是衛,書竹帛以何慙?成命既辭,雖茅土而奚貴?

自髙淡泊,孰謂矯誣[4]魯連[5]能下於遼[]城,寜邀緤組申胥[6]再安於楚國,無取執圭。忠義可嘉,撝謙[7]那爽。

[1],同

[2]董安于赵简子家臣,守晋阳。范、中行之乱,后赵简子为了弃车保帅,将范、中行之乱的责任归于董鞍于,董鞍于自杀。

[3]介之推:春秋晋人。从晋公子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还国为君,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绵山而终。

[4]矯誣:谓假借名义以行诬罔;虚妄。

[5]魯連: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他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6]申胥:指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秦哀公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受秦楚夹击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

[7]撝謙:谓施行谦德。泛指谦逊。


三四、乙為政請隳都城譏其無備辭云都城不過百雉
   
   
政在而益,榮豈多備。城苟過制,何謂弱枝?爰啓見機之謀,當許復隍[1]之請。

乙器能髙世,忠亮羣。方推許國之忠,遽展濟時之畧。以謂金湯[2]作固,誠多藩屛之功;控帯相高,必啓冦戎之害。式陳良筭,允叶明謀。庇民無假於深池,頽墻願塡於濬洫。且赫連定覇,雖増蒸土之勞;士蒍知權,寜愼寘薪之役。深詳得失,妙察興衰。縱墨翟多能,九攻聞解帯之術;而鄭丹逺識,五大有在邉之譏。蓋虞乎[3]必保焉,盍循乎古之制也。

今京不度[6],在百雉[7]以貽憂;夫魯有初,諒三都之必毁。允合仲尼之志,何慙由也之忠?

[1]都城不過百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都城百雉,国之害也。

[2]復隍:谓城倒覆于隍上。复,通""。比喻君道倾危。语本《易.泰》:"城复于隍,勿用师。"孔颖达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

[3]金湯:金城汤池的略语,形容城池险固。固若金汤

[5]讐:“”的异体字,同

[6]不度:不合法度。

[7]百雉: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三五、甲父在而受車馬之賜或責其違禮辭云崇君命也
   
   
爵禄有制,當避父尊;車服所旌,難廢君命。恩苟推於懋賞,禮未爽於從宜。

甲也噐幹淳深,識局淵懿。趨庭承訓,既盡綵衣[1]之歡;報國成功,遂膺先路[2]之賜。遽聞譏刺,當體謀惟。古者襲爵於父兄,故當殺禮[3];今也擇材於俊乂,豈限常科?博古所貴於知今,逹禮亦宜於察變。向魋無禄而多馬,誠紊國章;張酺有位而賜車,奚傷子道?無拘介節,式恊大猷。時既改於漢官,事難盡於周禮。叔孫以,平子雖欲妄詞;石建及門,當代未聞致誚。

但守一經之教,寜懐駟馬之嫌。况親在而益榮,豈位髙而見怒?

[1]綵衣:指孝养父母。《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

[2]先路:亦作"先辂"。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用象牙装饰的正车。

[3]殺禮:减省礼仪。


三六、嵗有札荒[1]刺史欲移其民縣令云民有所守不可移刺史不許
   
    嵗功不順,誠貴利遷;民守有常,固難逺徙。雖舉恤灾之政,必存從俗之謀。

眷彼編甿,處兹列郡。札瘥[2]為梗,當天癘之流行;旱澇多傷,致地財之耗斁[3]。蓄欠九年之用,食憂二鬴之艱。竹符以適彼樂郊,庶推恩於拯救;蒲宰以越在他境,恐成弊於流庸。皆懐恤下之心,當體濟時之道。减其漕運,彼既切於移民;守以封疆,此固請於歸粟。雖周官之備紀,在唐令以兼明。鄉有寛間,當徙家而必募;地居雄望,俾减户以誠難。

薄征固可以撫甿,荒政不專於就賤。晉國舉郇瑕之壤,雖喜;魏王移河内之人,亦譏罪嵗。故知拯患,必務從宜。

[1]札荒:瘟疫与灾荒。

[2]札瘥因疫疠﹑疾病而死。chài病愈

[3]耗费﹐开支。斁:,解除。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   风采月刊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637547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