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名贤祠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值得鉴赏

   作者:余文海 陈国铃 击数:3832   时间:2011-8-31


 

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竣工,翌年春举行落成典礼,名贤余忠襄公祠从始建至今,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祠内的每一道痕迹都深深地印记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这次维修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值得鉴赏。

一、发现使用承担屋面的桁条均是英国制造的工字钢

拆开正面中厅天面时,发现屋面的桁条均是坚硬的梢木条及英国制造(如图1)的工字钢构成,由于中厅一进天面曾被炸弹炸过,使用英国进口的并标有英文的坚固的工字钢也下弯变形。中厅一进原来的正脊变成一条“工字钢”,原换上工字钢的位置补上一条“小工字钢”,从这次维修中拆开的情况可知,当时正面中厅一进三条横梁被炸断或烧掉,随后维修时找不到好的材料,就将当桁的一条工字钢顶上当正脊,另找一条中国产的“小工字钢”补上被除的桁位。

二、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初办学时的牌匾

祠堂竣工即作小学学堂,1940年创办风采中学,本次维修发现的牌匾就是一项见证。在拆除西斋二楼活动室的一个封闭窗口的时候,工人除下的两块木板。发现原来是上世纪40年代初风采开始开办的一块牌匾,上书:“襄公祠之建为立学也……”

三、发现上世纪40年代被日本帝国主义放火烧焦的梢木条

上世纪40年代初,日军侵华时期,三埠曾遭日机频繁轰炸,先后三次沦陷,前两次日军抢掠后,在撤退时纵火烧楼房、店铺。名贤余忠襄公祠在此期间未能幸免,据炯叔的回忆:名贤余忠襄公祠两次被日本炸弹炸过,其中一次,炸弹落在正面中厅头进,没有爆炸,另外日本撤军时用汽油火烧名贤余忠襄公祠。当拆开正面头进两侧天面时,发现均是质地不好的木桁条,还有三条被火烧焦过的梢木条,从烧焦的梢木条,可以看到日本侵华时所犯下罪行的历史见证。另据文物局的同志反映,被日军火烧的后座风采楼,原有的正面旧大门,被开平市华侨博物馆收藏。                                         

四、发现上世纪文革期间被废的陶瓷屋脊底座

整座名贤余忠襄公祠原有10条陶瓷屋脊。这些美轮美类的陶瓷屋脊及灰雕等工艺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废”。这次维修发现被废的陶瓷屋脊底座,为本次维修陶瓷屋脊,对原来的尺寸、颜色、材质提供了依据。另外对中厅三进的柱清除白灰时发现多条柱均写有文革期间的“红色”标语。

 作者简介:余文海,开平市三埠仁亲凤冈村人,1954年出生。开平市银监主任、风采月刊社副社长、修葺余风采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陈国玲,佛山市工程承包总公司资料员。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4921459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