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台开余氏村落简志》在编撰中

   作者:余杰锋 击数:2937   时间:2020/9/29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台开余氏村落简志》在编撰中

/余杰锋    /黄锡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志、修谱之传统,这无疑是有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的最好传承和延续。如今中华大地,百业兴旺,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志、续是最好的时机。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我余族人就有此善举,早在清朝道光年间,我们就编修了仲荀第四世正翁房《余氏族谱》(余象贤堂);至民国元年(1912年)又编修了叔英第三世嗣立房、第九世师箕房等《余绍贤堂族谱》。距今已过百年,可惜未能续修。由于社会不断变革和众多人口陆续迁徙珠三角、港澳以及世界各地,使分支各房的图谱、补续资料等严重缺失,谱系收集难以齐全,故族谱编修无法展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荻海余族,是岭南开基始祖忠襄公余靖的后裔,史上曾是韶州名门望族之一,其子孙在宋朝世代为官,后代履职于冈州(即今新会)。余氏早在800多年前,就定居儒林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先后分居台山、开平两地400多个自然村。荻海沿江是水乡,自古以来民康物阜、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新中国建立后,至近40年改革开放,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呈现“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化”的趋势。我台山、开平是华侨之乡,侨属、务工频频外迁,总的来说,在各余氏村落中,常住人口大大减少,昔日繁华的华侨新村,如今原住村民越来越少,或者仅有几户人家,濒临无人村庄的边缘。虽然他们身居异乡,但根还在故乡。家乡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见证了我们余族数百年历史的变迁,我们有必要记载反映美丽乡村本土的地域文化,我们有必要真实详尽地记录村庄的形成和演变以及村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编撰余族历史传世巨著《台开余氏村落简志》(下称“村落简志 大势所趋,将迫在眉睫。为此,这项浩大的工程,由荻海风采堂理事会发起倡议,并牵头担任主办,台山市《风采月刊》社、开平市风采堂文化研究会联合协办。这套人文专著出版问世,必将成为荻海余氏发展史上的珍贵历史文献,对于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8年“村落简志编修工作铺开之后,筹备编辑工作小组在荻海风采堂分别组织台山、开平市所属镇、村(居)委会编写人员,举办了“编写村落简志暨专题采编辅导培训班”,还多次分片、区召开采编人员业务研讨会等。直至目前为止,编撰工作进入采编收尾阶段,大部分村落已经完成了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反馈到所在村委会、村民小组进行审稿及校对。接下来,将组织副总编辑对稿件进行修改补充,以及策划编辑、排版定稿等工作。

在此同时,我们诚恳呼吁海内外堂会、余氏宗亲,不仅出钱,还要出力支持“村落简志的编修工作,积极提供相关史料,如“建村历史、村名由来、古迹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等充实到这本专著,提升文献的真实性、逻辑性、可读性。

编修“村落简志”是余氏的一项世纪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期望早日付印,与读者见面,造福子孙后代。对于参与编写的退休干部、老师和热心笔手以及在职人员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筹备编辑工作小组向编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编撰者,你们辛苦了!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4975534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