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复刊后几件往事

   作者:余孟符 击数:2306   时间:2012-7-13


 

回想复刊后几件往事

余孟符

 

三十年前,风采月刊复刊,意味着余族的重要宗情交流平台的重建,从此,月刊又可以为余族的振兴造势扬威,搭桥铺路了。在这期间,有许多事情值得回顾,这里想起几件。

复刊时,我还在外地,几年后才回到广州。由于对月刊有很深感情,知道当时余晴是月刊的主要负责人时,当即去信问候。他很快回信,同时,寄来几本近期月刊。余晴本名余家骏,我们习惯称他“骏哥”,出身书香之家,其父余闻笙曾任风采中学校长。余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颇有学识,长期在台山教育界服务,人缘不错。他在回信中说,你回来就好,可以为家乡做些事。又说,现在月刊已步入正轨,依时出版发行。但仍有不少困难,有不足之处。现在缺少放得开、有真情实意、能吸引读者的稿件,希望在穗宗亲能支持协助。可见,他的心思全用在月刊上了。的确,办好月刊关系到余族文化的延续承传,关系到余族精神家园的繁荣昌盛,余晴及同仁们,为月刊殚精竭虑,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敬重怀念!

有次假期回荻海,同余兆炳、余家驹、邝文生等几位老友在万华酒店吃饭(万华是个怀旧的好地方,可惜已见不着了),多年未见,久别重逢,内心很高兴,也有话要说,都以为兆炳兄会有所倾诉。他过去是荻海篮球队主力队员,球技出色,老荻海对他有印象。但人生坎坷,命运不济,在1957年落难,改革开放来了生机,被“落实”到风采中学搞总务,月刊复刊后,又精神振作在开平办事处服务。这位昔日球场运动员,拿起笔杆,要在文坛舞文弄墨了,而且表现还不俗。但他在席间很谨慎,不说自己,只是说到月刊时话多起来。他说,月刊在海外宗亲中很有市场,他们希望多刊登些余族各界人士的消息。有些余族元老们还要求月刊报导过去荻海余族名流留在大陆后代的状况。这种来自千里迢迢的牵挂,体现了亲情的关爱,是可贵的。我也把这些话对在穗的名流后人余荣权、余拱璧、余文烋、余师汤等转达了,都很感动。

又有次,在三埠参加了一次规模可观的婚宴,恰好与余炯同席,余瑞祥也在。炯叔那时已是有名的摄影家了,名片上的衔头颇多,健谈,有话直说,酒量不错。在酒过三巡,谈兴正浓的时候,只见他端起酒怀,一饮而尽,看看左右,感慨地说,现在,上了年纪对过去荻海余族有所了解,还能为月刊写稿的人已经不是很多了。为了保存历史,为月刊增光,希望各位能抽空为月刊写点回忆文章,是有意义的。我明白他的意思,就说,什么“增光”就不必提了,“保存历史”倒是义不容辞,人人有责的。后来,我为月刊写了几篇“荻海忆旧”稿件。

记得有篇是说过去荻海的人文景观的。不用说,名贤祠以它深厚的历史价值,堪称一流的建筑艺术,当然是荻海人文景观之“最”了。但那时这座百年古祠失修,显得十分陈旧。现在,经过重修,已焕然一新,金碧辉煌,成为远近著名的旅游景点了。每次到名贤祠,总怀有敬畏心情。文中也说到忠烈祠、东河古塔及葫芦山的宝国寺。宝国古寺是历史悠久的古刹,始建于南宋。寺院依山建筑,墙高院深,苍松翠柏,清风明月,是修行敬佛宝地。因文革“破四旧”,当时,只剩残垣断壁,满目荒芜。是虔诚的僧人们,广结善缘,募捐重建,使得宝国古寺新生,很有特色,凝聚信众,香火鼎盛。又闻宝国古寺住持,以大智慧大慈悲之念,倾至资助风采中学贫困生完成学业,此等善举,功德无量,令人动容。过去荻海的人文景观有的已烟没,没有必要都恢复,但有历史价值的是可以参考重建的。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4937137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