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围小学广州校产记》的由来

   作者:余杰锋 击数:2172   时间:2016-10-8


《五围小学广州校产记》的由来

 

2016年7月1日,五围小学(即谢天锡小学秩祜校区)在礼堂内正墙镶嵌了一块《五围小学广州校产记》(以下简称《校产记》的石刻,该石刻尺寸为长167厘米,高83厘米,选用蒙古黑石材和鎏金字制作,以麻花石装饰边框,制作字体工整金光闪闪。

该《校产记》主要介绍五围小学前身,从物业购置经过、到权属历史变迁,以及产权归属管理,着重明晰了办学基金使用,而设立的监督、管理机构情况,全文共500字。

广州校产源于百年前,五围族人为振兴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个人振兴家庭,家庭可振家族家族振兴家乡”的口号。为此,纷纷捐资创建一所乡村希宏小学。

据了解,芦冲、水头、桥头、雁湖等古村落,是开基始姐之一国重公(第21世)孙辈希孟、希贤、希元、希宏翁的聚居地。民国初年,希宏翁(第23世)后裔联合发起倡议筹建“希宏小学”,得到乡人齐齐响应,慷慨捐款,建成了希宏小学(希宏楼位于五围村委会办公楼西面)。村民集资余款在广州市黄沙十八南六二三路横街,购置了一幢建筑面积331.66平方米的楼房物业,所得的租金作为办学经费,其“收租办学,以楼养校”,体现乡人对教育的重视。共和国成立后,希宏小学与五围辖区七所小学合并成五围小学,校产仍然归五围小学所有。随后,由于社会体制的变化,产权一度由广州市房产局接管。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该楼产权归还给五围小学。学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利用租金设立五围小学奖教奖学金,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激励教师更有信心、更有激情努力工作,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1983年,广州市政府对内环路进行扩建,涉及到校产所在路段的拆迁,香港余启恩、教师余国栋以及五围乡干部等出钱出力,不辞辛劳,多番前往广州办理产权迁移和登记手续,楼房被清拆之后,房屋补偿分拆成七套单元房,迁址广州市增槎路松南南街,分别是33号301、401、503房,39号302、604、802房,41号402房,总面积为442.78平方米。

2013年,为明晰校产权属的永久性,逐步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发挥收益基金良性作用,保障基金能够安全延续下去,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并且明确了基金用途为本乡教育和公益事业,以及基金使用额度、审批程序和监管职责。香港余启恩,美国余文劲、余兆、余树勋,加拿大余树仁等提议,得到五围村委会和五围小学的大力支持,成立了首届广州五围校产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其中监督委员会由余文劲、余兆、余树勋、余树仁、余启恩、余文杰组成,管理委员会由余国栋(退休校长)、余刘月霞(村委会主任)、余耀区(村委会干部)、余勋楚(美加地区联络人)组成,两个机构联合监督管理基金的正常运作,确保校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

据了解,这个在省城购置物业,运用“收租办学,以楼养校”的方式,而且具有百年历史的“希宏祖业”,在荻海余村里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充分说明五围的先贤有远见卓识,理念超前。如今,海内外乡亲期望这个百年“老字号”的教育基金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为家乡襄教助学 福泽桑梓。

                                                (文/图  余杰锋)

 

《五围小学广州校产记》石刻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287344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