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拜祭汉老墓兼论汉老文化的传承

   作者:余泽欣 击数:4592   时间:2014/10/7


 

重阳拜祭汉老墓兼论汉老文化的传承

 

重阳九九聚山岗,鞭炮齐鸣敬烛香。

猛虎跳墙千古穴,传承相继仰天章。

2014102日,甲午年九月九日重阳节,由汉老余氏文化促进会倡议,余氏汉老的后裔齐聚台山市里边沙塘村后山,举行拜祭汉老墓的大型活动。是日在通往沙塘村后山的路上,彩旗飘舞,醒目的大幅横额欢迎来自各地的宗亲。上午10时,200多位宗亲在锣鼓瑞狮的引领下,踏上崎岖的山道,来到十世祖汉老墓前,献上金猪、金鹅、三牲、美酒和纸宝香烛,齐齐三鞠躬。汉老的重孙兴龙墓和会龙墓在其下首和右手,也一并拜祭。

锣鼓瑞狮引领上山路

 

 

 

宗亲聚集山盘

 

虔诚拜祭

 

汉老墓已经有800年的历史,这是1992年香港余尊德堂余锦相宗长携款回乡,重修汉老墓以后23年来,一次重大的扫墓拜祭活动,体现了敦亲睦族,兄弟和谐的精神。荻海风采堂在余锦照主任的安排下,委托笔者本着自愿为原则,组织了十多位来自联沖、北山、和边等村的兄弟参与这次联谊祭祖活动。

为了筹备这一次活动,栋华、正柱、振活、振扬等宗兄以及里边村委会的宗亲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栋华兄搜集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有关汉老墓的史料,风采月刊副社长焕权兄根据其家谱和台山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补充了以往对汉老研究的不足。北山细唐叔对祭祖活动表达了一贯的热心参与,对于目前荷塘五老坟和里边都存在汉老墓,他说至紧要兄弟和谐,而不管哪个真,哪个假,只要诚心就可以。

拜祭汉老墓的活动虽然结束,但留给我们汉老的后裔,如何传承汉老文化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就在前一天,笔者驾车送香港子湛叔回联沖老家祭祖的时候,在子湛、子超两兄弟和苟叔的陪同下,特意从降沖步行过去,远远隔着水塘就望见对面汉老墓所在的山岗,苟叔介绍说这就是虎爪山,猛虎跳墙是必须靠虎爪才能跳的。虎爪山又名田界岭,山下的水塘原本是田,以田为界故叫田界岭。其左边叫狮子山;右边和后边就是里边村委会的山山水水,沃野良田;其对面就是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叫做“里岭”。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里岭和里边有什么关系?如果时光倒流回800年前,我们这些后代子孙是否能够明白当时的真实情况?猛虎跳墙是一本无字天书,我们阅读得很不够。

 从里岭隔水望虎爪山“猛虎跳墙”形

 

氏族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以血缘亲族为基础形成起来的文化,往往以族谱和传说为主,间中有各个时期不同时间点的不完整的史料记述,也免不了有所错漏。因此氏族文化的传承,要靠世代相传的血脉传承,再就是通过精神上的悟性传承。荷塘五老坟的“岭上眉”和台山汉老墓的“猛虎跳墙”其实是一脉相承,都是真的。如果单凭史料记载和传说不能一致的地方,可以各自表述而两相无碍;也可以相互校勘,以取得一致而相得益彰。传承汉老文化要以兄弟团结,敬祖睦族为重。

在余绍贤堂族谱卷三第1页中,把师箕公携五子由韶州之曲江迁居古冈州的时间点定在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疑是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之笔误,时间相差近100年。一世祖余靖公出生于公元1000年,按一世20年计算,九世应在1180年左右出生。根据香港余氏宗亲会余锡年撰《五老余公古墓》、荷塘资料《师箕祖恩泽故里 五老公福荫后嗣》,以及已故原风采月刊社副总编辑余文略(台山周美村人)提供的资料,师箕公生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与估算时间相差3年,可信度相当高。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师箕公46岁时,汉老已经是19岁的年轻力壮的成人,足可以协助师箕公率五子(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从当时的韶州曲江县迁徙至广州府新会华萼里荷塘乡定居开基。并在其后的抗元斗争中,师箕公及汉老皆获朝廷诰封为金紫光禄大夫。

在荷塘流传着关于五老坟的美丽神奇的传说。南宋末年,外族入侵,国力衰微,九世祖师箕及十世祖汉老,一方面协助南宋朝廷抵抗元兵,一方面携家眷南迁。崖海一战,南宋灭亡,汉文化断绝几尽。吾祖汉老及弟兄五人忧心如焚,国破但家不能毁,子孙后世必须兴盛。适逢当时国师神相赖布衣以风水玄学济世救人,汉老求国师指点迷津曰:“百年之后,吾忧子孙安危,求国师指教。”当时神相布衣曰:“此处有羊山一座,山上有风水宝穴,名曰:岭上蛾眉,如你兄弟五人百年之后,必须连袂而葬,五坟相连,子孙后世必然远者必昌,近者贤达。后世子孙兴旺昌盛,五福齐全。”国师又曰:“眉下则眼,五观之首,所以必须五坟相连,你们仙归之后可以看见你的子孙后人繁衍四方,保佑他们安居乐业。”兄弟五人大喜曰:“吾余氏后世子孙昌盛,皆赖神相布衣所赐。”自此岭上蛾眉声名四起,响誉岭南。

史载神相赖布衣生于宋徽宗公元1101~1126年间(并非指1126年去世),南宋初年曾任国师,后流落民间,自号布衣,足迹几乎踏遍中国大地,为中国四大堪舆大师之一,后来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人不知其踪,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姑不论“岭上蛾眉”风水奇穴是否真是赖布衣所点,汉老忧子孙安危,坚持兄弟团结,联袂而葬,正应了中国有句古话:“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风采月刊第三期《重修五老坟记》中说:“五老坟相连平排五穴,共一大拜台。汉为长,其穴居中,而唐、国、椿、季分昭穆而附塟左右。噫,生则同居,死则同塟。说者谓冥漠中,天特留此佳城,以完成其幽明手足相依,可合而不可离也。”

后人尊称汉老五兄弟为五老,五老及其子嗣后来或留居荷塘或移居各地,繁衍至今,遍及海内外。汉老携带着家眷移居新宁(现台山市)德行都儒林祖头村,继续往里探索的时候,汉老反复叮嘱“里边,里边”,里边这个地名就是这样来的。汉老仙逝后与其妣甄黄氏合葬于新宁德行都余村土名田界岭,又名虎爪山,喝作“猛虎跳墙”。后人根据生前遗愿,五老以汉老为首回葬于荷塘镇南村土名羊山,喝作“岭上蛾眉”,这就是五老坟的来历。

汉老并没有给我们后人留下文字著作,但留下了天作的文章,这就是开首七言绝句中所说的“传承相继仰天章”。天作文章有如下三处

一、“岭上蛾眉”:发扬兄弟团结、高瞻远瞩精神。眉下则眼,祖先护佑,登高望远,兄弟和谐,子孙后裔才能兴旺发达。五老坟是汉老留给余氏后人一项宝贵的财富,一处远近闻名的福祉,也是一部无字天书,给后人树立了一个手足情深,兄弟团结的榜样。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初和二十一世纪初,五老坟曾有几次重大维修,在当地宗亲的积极倡导下,台山及港澳余氏社团的宗亲多方奔走、出钱出力支持,近几年更把五老山建设成公园形式,达至美化环境,保全五老坟目的。

二、“里边里边”:发扬向内探索精神。但凡居住一个地方,或从事一项事业,必须要深入开发,才能心想事成。经过汉老后裔800年的勤奋开发,里边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里边村委会地属丘陵地带,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水田2452亩,山岗248亩。山丘756亩,全部种上湿地松,生长良好。现有人口3266人,辖凤阳、上社、华边、下社、庙边、龙阳、朝阳、南安、山岭、岐边、瑞阳、华阳、荣庆、祥庆、朝安、南阳、庆和、朝龙、中边、元岭、龙盘、岭背、草塘、平安、山塘、高阳、草冲、莲冲、仁德、成兴、泮塘、联冲、降冲、水边、岐周、沙塘、龙兴、韶阳等38个自然村。

三、“猛虎跳墙”:发扬向外开拓精神。但凡囿于小圈子,或是碍于大环境,要以猛虎跳墙的气概,向外发展,开拓进取。门墙之内也有“兄弟阋于墙”的时候,例如发生在道光年间汉老墓与其重孙兴龙墓挨连过近所引起的族亲之间的纠纷(见台山县署告示),要一本至亲,以一种感悟跳脱的精神团结向外,避免窝里斗。汉老的长子谦翁房和第四子询翁(谦翁次子出继询翁)之孙应星、应昴二房,都是始居里边村,后来分居台山、开平儒林里人字股、上字股和大字股各村庄,远的移居恩平、阳江、阳春、新会、鹤山、中山、高要、广西等地发展。子孙移居海外,向港澳台以及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发展的更不计其数,其根都在里边村。

                                   (文/ 余泽欣)

 

有800年历史的汉老墓

 

汉老墓与下首的重孙兴龙墓相挨连

 




风采全球特报  |   世界余氏宗亲总会  |   风采电子季刊  |   余氏家族  |   香港风采中学  |   余风采全球村


版权所有 风采堂 地址:广东省开平市荻海风采堂 访问人次:5004542
联系电话:0750-2369588 [管理]